济南有格表导教育|艺考表导培训机构|有格表导教育官网

返回
顶部

诗乐与传承:中华文明的多元呈现——浅析《经典咏流传》的创新

时间:2021-03-20

2018 年春节期间,一档创新类文化 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节目播出后创下了文化类节目收视新高, 为 2018年文化类创新节目开了先河。《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节目模式。在节目播出期间,它向大众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正能量,也为大众了解诗词文化提供新的渠道,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方向。

和诗以歌,将经典融入流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 吟咏性情也”。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它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号子。《吴越春 秋》中的《弹歌》便是一首反映原始人 打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萌芽,也体现出歌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诗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相比较《中国诗词大会》采用的常见的竞赛形式,《经典咏流 传》第一次采用“和诗以歌”的新方式, 让人们回想起了古代先民的诗歌创作,既遵循了诗歌的本源又让诗歌焕发出新的 生机。

让大众走进诗歌。情感作为电视节目,想要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就更需要配合特定的舞美、灯光, 以及音乐等增加节目的观赏性。 《经典咏流传》将中国古代“天圆地 方”的思想理念运用到舞台设计中,整 个演播室就像一个“穹顶”。竹简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载体,也被运用到了 舞台布景当中,随着主持人的诵读,“竹 简”上逐一展示诗句,带给大众美轮美奂 的视觉享受。节目以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 为基础创作音乐,除了每一首歌曲独特的 曲风,传唱人的出场,发言,评委的点评 等都配上了音乐。加上灯光明暗、色彩、 位置的不断变换,让节目想要传达的情感 与大众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诗歌 意境。

诗歌之美与音乐之美的合奏,引起观众共鸣。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 中国的诗词文化之美,曾让世界为之赞 叹,而这次演绎“和诗以歌”的《经典咏 流传》,又凭借独特方式让观众怦然心动, 台上“传唱人”演绎的古诗词,与古琴、 琵琶、戏曲等多类型音乐充分融合,如张 雪迎《清平乐》与丁晓君《梨花颂》,诗 词与京剧的结合增加了观众感受的厚度。

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提升影响力。新媒体自20 世纪诞生以来,一直是 大众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它在发 展过程中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带来了很 大的影响力。《经典咏流传》这一文化综 艺节目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 时结合社会实际,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拓 宽传播范围。节目与电视媒体、网络平 台有机结合,依托央视平台、微信、微博 等,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加大与人 民群众的互动,创造性地创作出吸引人民 群众眼球的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 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和诗以表演、绘画,更加通俗易懂。 “和诗以表演”即将经典诗歌与表演 艺术结合起来,用现代演员声情并茂的表 演把古诗词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变文字为画面,让大家更直观的融入到诗 歌的情感中去。 “和诗以表演”之前要根据每首诗歌 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将诗词编写 成小剧本。再邀请一些知名演员来演绎, 配上应景的灯光、音乐以及服装道具,再现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画面和情感。有的诗歌只讲述了一件事情,如《木兰诗》就演绎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沙场的部分。节目中每首诗歌也都配上了或动态或静态的画作。如果说“和诗以表演”是对诗歌内容 的微观展示,那么“和诗以绘画”便是对诗歌的更加宏观的理解和把握。

诗词融新乐 文化世代传

——《经典咏流传》的艺术创新魅力探析

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经典咏流传》是多年来难得的走心之作,是电视文化节目的上品。该节目将中国古代和近代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加以艺术化精心改编,由数十位经典传唱人现场演绎。节目主旨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们深入了解与汲取其 营养,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凸显了央视电视诗歌文化节目的创新努力,而且对于引领电视文化节目创作进入新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具体体现

一、咏诗唱词,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增强文化自信///评现代价值探析

1、突出时代感,情感及主题价值。

选择具有普世观照性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今诗词浩如烟海。如何在庞大数量的诗海里撮取精华,并引起当代社会的兴 趣,使当下中国人读懂、理解、汲取与传承,这是一大难题。而解决难题的一把主钥匙,就是节目主策划人、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所说的,情感及主题价值选择有普世性:“所选的诗词都应该具有普世的情感,只有 这些普世的情感能够穿越时空,被当下的中国人读懂, 比如古人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 等主题的诗词,才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情感是传唱人和诗词作品之间的维系纽带。古今诗词中 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生离死别、悲欢离合、 爱恨纠葛这些人生酸甜苦辣滋味、七情六欲等情感,是 全人类所共有的。人们对于情感的需要本能是具有普世 观照性即普世价值的。而蕴含普世价值的诗词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充盈着社会正能量。这与当代主流社 会价值观、与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大众需求是吻合的。人 们从古到今对美好的向往、对家国的情怀、对生命的敬 畏都是精神共通的。

《经典咏流传》将诗与歌中情感及主题价值作了很好的选择与融合。 由于节目的情感及主题价值选择具有普世性、充满人文情怀,观众接收到的是难以抵挡的人间温情与艺术之美。在爱国、敬业、惜时、励志、诚信、友善等主流。结合电视栏目画面

2、见微知著,立意高远,引发公众的心灵共鸣共振

在浩瀚的诗海里,有些诗并非大家耳熟能详,也没有被广泛流传。但它们立意高远,细细品鉴意味深长。这些诗篇同样能够表现中国人品格、打动人们的心 灵。在《经典咏流传》里,小诗《苔》的传唱就是一例。乡村支教老师梁俊与山里孩子在舞台上传唱了清代 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 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现场鉴赏嘉宾,也浸染了亿万观众。为什么200 多年前的20字小诗能让我们潸然泪下、久难释怀?因为它不仅是梁老师和学生们的写照,也是写给天地之间每个平凡又尊贵生命的励志经典。一首小诗打动人心,在于质朴表达,更在于隽永的诗意。它让世人听到了梦想 的力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正是对每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平凡的生命也能够极致地绽放。正是 这一立意拨动了亿万普通观众心弦的共振,触及心灵的 柔软之处。节目播出后,这首歌一夜之间爆红,搜索量比节目播出前增长了千百倍。此外,“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秋思之祖马致远立意深邃悠悠,“境”与 “情”的表达达到极致。而“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用 千年古谣“来甦”来演绎《秋思》,感受数百万人的大 乡愁,感受“血脉相连”的亲情,其立意也更为雄阔。

二、和诗以歌,为电视文化节目再造新经典原创模式//评创新

《经典咏流传》成功的另一把钥匙,就是节目形式 的造就与模式创新。当然,节目创新不是简单地指它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形式,而是在传承原有的基础上,打造 出更新颖、能吸引受众接受、可持续的核心因素,构成其特征

1、诗词与音乐融合,激发传唱的意愿与效果

诗歌与音乐自古就是互融的。“声为乐体,诗为乐心。”音乐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发展、更迭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艺术殿堂中相辅相成。节目中88岁的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巫漪丽用钢琴演奏小提 琴协奏曲《梁祝》,配以合唱团演唱的古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如泣如诉,声与乐融一体,亦诗亦歌,美不胜收。诗歌和音乐两者还具有通同性,主要表现在节奏、韵律、情绪和意境当中。诗歌会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得更远,随着时间推移被传播更久。“诗化的音乐,不仅能赋予现代流行音乐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当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会思考,会想要挖掘它的来源,让古诗词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陈力原唱的《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传遍千家万户,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 江东逝水》也是家喻户晓。这些优美的旋律歌曲都承传 了经典诗词的词,都是古诗词生命力的再次扩张。可以 说,《经典咏流传》节目策划立足本性,将诗歌与音乐 融合,实乃天作之合,顺理成章。

2、经典与流行融合,彰显经典流行之时尚美

经典与流行貌似不合,其实并不矛盾。“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常常在古典诗歌中汲取养分,一些具有深厚 古典文化功底的流行歌曲作词家,或重新谱写古诗词, 或巧妙化用古诗词中的一些语句、意境或意象”, 来抒发现代人的情怀,为流行歌坛带来一股清风。比 如,周杰伦、方文山创作的《千里之外》与柳永《雨 霖铃·寒蝉凄切》有诸多相似,是“中国风”类歌曲 代表。而节目中赵照编曲演唱的《声律启蒙》“云对 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 江东”,则充分吸收了中国经典说唱与外国流行的饶舌 (hip-hop)艺术。其语言平仄、韵脚、对仗工整,节 奏明快、音律和谐,说唱中混合着琵琶、笛子、古琴、 木鱼、尺八等中国乐器伴奏,不仅呈现着音乐旋律的美 感,更阐释了天地人和的价值理念。 《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 把经典诗词和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和诗以歌的形式不但 让经典之美再次获得认可,也把经典带到了流行时尚的 审美范畴。王俊凯演唱的《明日歌》旋律简单轻快朗朗 上口,在节目播出前已经因为新媒体释放出来的片段未 播先火,成为校园流行。总导演田梅说:“《明日歌》 简单易懂,适合青少年教育,我们不但希望这首歌能够 进入校园,我们也希望歌曲能够进入中小学教材。” 82岁高龄的作曲家谷建芬不顾年迈及经历人生重创,坚 持13年为儿童编写了50首古诗词歌曲,被命名《新学堂 歌》列为北京市中小学音乐教材,有近3000所学校的学 生在传唱。

3.中国与外国声乐融合,奏响丰富动人旋律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配乐与演奏形式也是大胆 创新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拘程式。只要诗词内容表达或乐曲演奏效果需要,中外不同乐器都可以融 合、混搭来用。节目中由四国顶级音乐家组成的“果敢 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国二胡、蒙古马头琴、印度萨 朗吉、法国古典吉他完美演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同时有纯真的童声合唱、呼麦,把音美、形美、 意美的中英文诗词最准确地表达出来。中英文版的《登 鹳雀楼》赋予诗词让人莫名泪流的力量,也让人感受 到中国语言与世界融合产生的艺术之美,彰显出新经典 的魅力。王力宏将饶舌、说唱和西方音律的节奏融入到 《三字经》当中,曲风欢快,朗朗上口,且童趣十足, 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国文化。曹轩宾以陕西方 言伴随历经800多年风雨的古琴之音,道尽离愁别绪;龚 琳娜演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豪放唱腔,与2500多年前的古老编钟产生共鸣,令人感 觉到苍穹之内稀有的古代器乐所迸发出的美妙力量。 谭维维深刻领会王冕以画作诗表意,“不要人夸颜 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采用多种演唱技法演绎歌咏 《墨梅》。歌曲前奏用了递减关系的和声走向展示深沉 感,之后用戏歌唱法体现“不与谁同”的气质,再后用 开阔大气的流行唱法展现出不媚俗的高洁品质。她娴熟 地运用古典、流行、民族等多种唱法完美演绎出“中国 风骨”,让人对诗词的意境产生一种立体的理解。

4.名人与普通人融合,匹配合适的传唱歌者

对于电视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来说,传唱人与音乐制 作人(演绎者、编曲)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 般而言,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名人明星。因为在现代社 会文化消费中,他们往往以其外在与内涵满足着受众多 样的消费需求。当然过度的名人或明星消费,也会适得 其反,并非能满足受众的真实需求。

《经典咏流传》的主要内容是文学经典,蕴涵深 厚丰富;节目宗旨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我 们要做的是能引发全民传唱经典的文化行为、文化现 象。”⑦因而,经典传唱人是否适合阐释经典内涵、贴 合文化价值是最重要的标准。该节目强烈的文化属性和 对经典传承的社会责任,吸引了数十位经典传唱人加 盟。经典传承人的选择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既有德高 望重的资深前辈,如巫漪丽、胡德夫、杨洪基、谷建 芬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正当青春的人气偶像,如毛不 易、霍尊等新秀;既有如孙杨、柯洁等体育明星,也有 如贵州山区的普通孩子们。

《经典咏流传》中的名人与普通人或许在财富、知名 度等方面有巨大差别,但是作为传唱人都与所传唱的诗 词音乐有一定关系或某种联系,或能更好地演绎文本内 涵。“歌手本身需要有部分经历故事与歌词立意相关,这样才能成功上升到大情怀的共情点:一方面提炼主题, 寻找歌曲中让人感动、引人回忆、发人深思的文化内涵, 树立鲜明的内容风,给观众带来清晰记忆点的同时,力图 展现不同歌曲独特的价值内涵。”⑧《定风波》选择了有 人生阅历的黄绮珊来演唱,“一蓑烟雨任平生”,她演 绎的不仅是经典的诗词,更是自己的人生。经历过生死 考验只有“一条命”的汪明荃、罗家英夫妻演唱《鹊桥 仙》,更能体现爱情的珍贵与人生的况味。孙杨是中国 的骄傲,他来唱唐朝出征曲《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 自强》,本身就具有说服力,也能让经典再次流行。

5.嘉宾与传唱人融合,准确解读与传情达意

《经典咏流传》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传唱人是节 目的主角,承担传唱的重任,同时还可结合文本谈自己 的经历、感受与体悟,从自身角度讲述对诗词精髓的品 味。嘉宾鉴赏团在节目中虽处配角地位但也不能轻视。 经典诗词博大精深、意义深邃,被选作品在节目中受制 于时间囿限,人们很难对个中寓意做细致的领悟与理 解。如此,嘉宾的点评与解读就显得重要了。

《经典咏流传》的嘉宾鉴赏团由北师大教授康震、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知名音 乐制作人庾澄庆四人组成,负责点评传唱与解读文本, 而非打分。嘉宾的点评鉴赏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介绍传唱人的背景、经历、情感故事以及与诗词传唱的 关联等;二是对传唱人演唱技艺与情感表达的评析以及 自身观感和理解;三是嘉宾对诗歌文本蕴意或音乐演绎 的解读。 鉴赏嘉宾康震教授的评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往往切中要点,对诗词蕴意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 用。谭维维在演唱《墨梅》后谈及她接受民间音乐教育 的历程。接着康震教授从王冕《墨梅》诗谈到谭维维演 唱风格的转变,再到文化自信、不忘初心走中国革命道 路。话题从古到今,叙事由远及近,说理自小到大,给 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三、牢记嘱托,锐意创新,制作国家台的标杆新作//评主旨、理念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央电视台时 指出:“中央电视台每天面对数亿观众,一定要紧跟 时代、放眼全球,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 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 目。”办好栏目办好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这是总书记对央视人的嘱托和希望,也是国 家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突破困境,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地制作节目

近年来,随着重视传统文化、鼓励创新等一系列 政令法规的出台,国内出现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作热 潮,电视荧屏兴起了“国学热”。央视相继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电视文化节目,对于扭转盲目引进外国模 式、娱乐过度的风气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当然,我 们也看到,伴随着电视文化节目的热潮,也出现了模仿 跟风、模式化严重的倾向;有些益智类文化节目,主要 靠赛制与游戏机制吸引观众。电视文化类栏目整体上呈 现“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面对这种困境,《经典咏流传》主创团队决心迎 难而上,用创新突破跟风重围,探索全新的节目模式。总导演田梅说:“我们希望能做出一档有价值观、有表 达、有情怀的节目,尤其在目前这样一个大环境,大家 都在说传统文化。”于是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为宗旨,制作一档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 全新节目。它远远超越以前诗词综艺“朗诵赏析”和 “知识竞赛”两大形态。这种超越既需要融合经典诗词 的文化价值,又需要与音乐的审美价值相统一;既要有 国家电视台的站位,又要有艺术的高度。

新形态的《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诗词与音乐 结合就意味着海量创作。首先,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庞大 作品库中挑选经典诗歌。这是一个浩大工程。据导演王 宁透露,将近40位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院校的专 家教授组成了专业诗词团队,为节目组出谋划策、筛选 诗词,其间开了无数次相关会议。坚持挑选标准,万里 挑一,确保所选作品达到思想性、文化性、音乐性的统 一,或意蕴深厚具有思想与流传价值。其次,在音乐的 编写与配曲制作上,一反常态不用古韵曲调,改以流行 音乐演绎;诚邀国内外顶级音乐人与民间高手,吸引数 十位名人明星加盟经典传唱人,同时也精心挑选有特点 有能力的普通人参加;在程式上主动摒弃赛制,抛却那 些能产生戏剧张力的电视元素;在环节设计上,“采取 的是‘先声夺人,循序渐进’的手法。在展现高水平音 乐的同时,着力增强节目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沉淀,创造 性地采取‘歌曲演绎+故事/背景讲述+嘉宾点评’的单 元结构方式,多角度、立体化揭示诗词中蕴含的厚重底 蕴以及它们与音乐碰撞后焕发的独特美感,更让诗词之 中饱含的中国精神古今观照,得到传承和发扬”k。在 制作上,节目创作团队呕心沥血、精雕细琢:一首歌, 两个小时,排了七遍!每一个节奏,每一帧画面,每一 束光,推拉摇移,无不精益求精。

2. 初见成效,开启电视文化诗歌节目新征程

正是得益于节目团队的锐意创新与精益求精的制 作,《经典咏流传》开播后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异乎寻 常的社会效果。收视率不仅力压同档播出的各种晚会及 综艺,还在豆瓣创下了9.4的文化节目最高评分,短短 几天就收获了超过40篇10万+文章,QQ音乐人气榜日榜 前五《经典咏流传》一度占据三首。从受众反馈来看,学界、媒体业内业外争相评说,专家与普通民众热议。 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说,节目之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觉得这对全国的电视台都是一个示范”。有普通网 民讲,这是几年来看到的最走心的一档节目。北京师范 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称赞:“节目寻找到大 家共同的情感寄托点以及直击我们情感的动情点,使得 这档节目能够达到国家电视台的水准。”中国传媒大 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认为:“《经典咏流 传》不仅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而且在立意内涵 的挖掘和音乐创作的诚意上,在我看来堪称‘呕心沥 血’。央视身为国家级团队,又一次做出了国家台的开 拓性和标杆性。”

《经典咏流传》作为新的周播电视文化节目,艺术 感染力与效果才初露端倪。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播出内容 的增强,其影响力定是难以限量的。也许它将在2018年 引发一种新的文化行为和现象,也许它真的承担起引领 中国电视文化节目进入新时代的重任。因而,我们有足 够的理由向《经典咏流传》节目团队致敬,也有足够的 理由撰文高度赞扬央视媒体人为创新与探索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

《身临其境》

节目介绍

《声临其境》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由王凯担任主持人 。节目每期邀请四位演员同台竞技,通过台词功底、配音实力和互动搭档的比拼,最终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当期的“声音之王”,进入年度声音大秀 。

栏目定位:中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

栏目口号:每个声音都值得被记录

节目形式

节目的三个环节:

1、为经典影视片段配音

2、挑战绕口台词

3、合作一出声音舞台剧

节目制作

1、在演员的选择上,节目组在选择演员方面,首先是看演员的作品以及实力。除此之外,节目组还会选择有流量和话题的实力青年演员。

2、在节目模式上,节目增加点评环节,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对老戏骨的“配音”进行解说,将配音的精妙之处凸显出来。

3、而在节目的配音桥段选择上,节目组充分将观众和演员的喜好渗透进来。桥段内容除了经典之外,还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有很好的受众基础的桥段。桥段选择后节目组还会和演员一起选择一轮,演员会根据自身的喜好给出一些反馈意见,然后双方商量着进行选择和调整。

4、在方向上,每期一个主题的设定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更加的能够理解配音的类别和方向。

节目特色

新声班的设定颇具创新,舍弃竞演类节目常见的“评委点评”模式,启用全新“学员请教”模式——在三轮声音之战的前两轮中,四位声音大咖隐藏幕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新声班可以在大咖结束表演后,选择一位最想拜师学艺的声音大咖,露出庐山真面目,并向其学习请教。在第三轮竞演中,四位声音大咖从幕后走到台前,新声班与四位声音大咖合作呈现一部精心准备的声音大秀

节目赛制

《声临其境》的节目模式并不复杂,第一节是“经典之声”,让嘉宾们为经典影视、动画片段配音;第二节是“魔力之声”,嘉宾现场挑战拗口台词或者配音;最后一轮“声音大秀”,四位嘉宾走到前台,上演共同筹备的大戏。前两轮表现优异的嘉宾可以提前走到台前,和观众、新声班有更多互动,最后,由现场观众票选出“最喜欢的声音”“

元素

1、充分发挥明星效应(粉丝、话题)

2、充分挖掘新颖内容(声优魅力)

3、充分体现竞赛乐趣(大咖竞技)

4、充分利用怀旧情怀(经典再现)

节目创新的典范

——浅析《声临其境》

《声临其境》是一档以演员和配音演员为主体、以影视配音为竞技方式的原创电视节目,由湖南卫视创新推出,在社会上获得极大反响。这档竞技类节目不仅展现了影视作品中声音的魅力,还使大批实力演员走进群众眼中,得到大众的认可。《声临其境在品牌、宣传、内容上创新的成功在当前电视媒体中具有现象级意义,开创原创声音节目的先河。(中心论点)

一、《声临其境》的制作创新。

二、《声临其境》的宣传创新。

三、《声临其境》的内容创新。

制作创新

《声临其境》的竞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和“王者之声”,每场比赛由四名嘉宾参与作战,共同向观众呈现出一场听觉盛宴。嘉宾出场方式以声音演绎的方式为主,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在线配音,使观众猜想嘉宾的身份,以此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另外,节目组会根据嘉宾的特点进行现场命题,每一环节的胜利都由现场观众 投票选出,以此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宣传创新

论据1:《声临其境》在宣传方面的创新在于转变一般电视节目的宣传常态,以 “忽略流量、致敬实力”的理念对具有实力但曝光度较低的“戏骨”进行宣传。用逆向思维实现栏目收视率的逆袭。

论据2:《声临其境》将节目与明星捆绑在一起,在实力明星和老戏骨 的带动下,使节目具有极高的大众口碑,例如朱亚文宝贝儿、赵立新四国语言、韩雪一人分饰八角等微博热搜词的出现,使《声临其境》获得更多关注,促进新观众的产生,从而促进节目获得可持续发展。

论据3:《声临其境》主要以微博为平台对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采集,将观众的喜好和愿望作为邀请演员和节目制作的重要依据,这种交互性使节目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情谊,因此会获得更多的路人粉

内容创新

论据1:在遍地“明星”的时代背景下,演员的专业实力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声临其境》给予实力明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纯粹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演员这一职业,虽然这种节目形式在《声临其境》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并没有从配音的角度进行创新,因此可以说《声临其境》是在汲取其他节目精华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

论据2:其次,对于影视作品而言,观众具有极强的熟悉感,但是很多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配音并不熟悉,这是因为观众关注的焦点都在剧情和演员身上,而并不关心他们声音的产生,因此将配音演员的演绎由作品转移到节目中,能够使观众对这一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演员通过声音演绎熟悉的影视片段,能够使观众对生活中的观赏情感产生共鸣。

论据3:另外,《声临其境》从本质上来看是声音的竞技,但是从形式上却是 动画、游戏、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多元文化的组合,演员在配音中也会一改往 日的荧幕形象,使观众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韩雪在节目中对海绵宝宝进行绘声绘色的配音,使观众对韩雪温柔知性的形象得到突破性的认识,更加体会到声音的多元化魅力和演员超强的可塑性。

当前很多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都融入互联网节目的元素,在内容、制作等方面力图体现传播正能量的特点,强化节目的综艺效果。《声临其境》由于对对节目制作、宣传和内容进行创新,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为日后电视栏目制作者和制作单位制作电视栏目,提供了借鉴的案例和依据。

纪录经典之声

——评电视栏目《声临其境》

2018年初,湖南卫视原创声音竞演真人秀《声临其境》一开播就因其新颖的竞技视角、清新的真人秀风格、令人惊艳的嘉宾才艺展示深度黏合了受众的眼球,最终获得全网口碑指数的第一名。该节目虽然主打“声音竞演”这种偏向“小 众”的题材,却获得了“大众”综艺的收视表现。它生成的既叫座又叫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了小众领域与大众传播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真人秀市场的流程再造与模式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模板”声量传播之路。

小众领域与大众呈现的传播平衡

在同质化、逐热化的文化市场中,主体微小、受众聚焦、内容小众的真人秀综艺仿佛成为一剂“清流”。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路之间的矛盾。反观文娱创作领域,受众的猎奇心理和体验式需求愈发强烈,如何打磨出具备新鲜调性的“新玩法”成为当务之急。“声优”“声控”是小众群体,“声音竞演”是偏向“小众”的题材,新颖的内容,对观众而言十分具有新鲜感。同时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除了点评嘉宾 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外,现场观众是不知道声音背后人的真实面目,而作为电视机前的受众则是一种全知的上帝视角,在观看中可以舒缓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在闲暇中轻松地观看节目。既能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又能让观众可以体验声音魅力。

怀旧情怀与现实关照的传播平衡

怀旧元素是综艺创作和影视生产的重要表达手段,通过经典的场景、人物、声音以及故事桥段引领观众走进思想时空的某个空间,从而激发同理心、唤醒记忆情怀,产生身心愉悦的审美共通感。《声临其境》第一期“经典之声”部分,就出现了《魂断蓝桥》《梅花烙》《还珠格格》《甄嬛传》等经典影视作品桥段, 瞬间将观众带回了青春岁月。之后的《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亮剑》等“经 典中的经典”更是营造出了厚重的沉浸感和浓烈的治愈感。在第三期“帝王之声” 中张铁林和唐国强的舞台重聚更是将怀旧风推向了高潮,两位艺术家用高超的语言技艺重塑经典,引发不同年龄层的共鸣,其专业的配音技术细节传达出文艺界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高雅艺术与通俗娱乐的平衡

高雅也通俗一直以来都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丰富人物的形象、加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声临其境》 邀请众多影视圈台词功底深厚的影视演员和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专业配音演员,根据目的设定的主题进行比拼,在比赛中展现选手的专业实力和配音的魅力,并且传达对影视作品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为了避免节目过度专业化失去娱乐大众的效果,《声临其境》对流行元素进行合理利用, 例如邀请影视圈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老戏骨参与比赛,引领观众重温经典;邀请一众青年明星参与学习,增加互动,来达到雅与俗的平衡。

在真人秀节目系统结构中怀旧情怀与现实关照、小众领 域与大众呈现、高雅艺术与通俗娱乐的平衡三大传播平衡策略的互相适应与相互成就是造就综艺“爆款”的现实基础。当下,文娱产业已经成为21 世纪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而真人秀综艺是文娱产业的重要版块。通过流程的再造和模式的转型,塑造出类似《声临其境》样态的本土化真人秀品牌,已经成为满足受众多元文化诉求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加速器。

微信扫码关注有格公众号
定制个人表导专业能力提升方案

有格免费课

《电影评论》影评第一章第一讲

立即学习

方案简述

  • 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测试
  •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测试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参考教课老师的日常管理反馈,全方位多维度对学生全面分析,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案,冲刺理想高校。

打造个人提升方案
有格表导教育_表导艺考_表导培训_高中表导-济南有格表导教育